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一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二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三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四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五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六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七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八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九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十部分)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0年)第六部分:数字惠民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六、数字惠民服务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2020年,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有力推动社会服务各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步伐,在线教育、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有效保障各项民生服务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贫困地区学校宽带接入和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不断深化,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已接入各级上线平台212个,应用访问总数达到3.6亿人次。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积极开发汇聚海量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2020年入库课程达7.9万余门,各类媒体资源数量超过37.8万条,涵盖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公共媒体素材等多个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国上线慕课课程数量增加至3.4万门,学习人数达5.4亿人次。在线教学模式覆盖范围持续拓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持续推进,晒课数量达到2012万堂。“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加速发展,应用范围从职业教育拓展到各级各类教育,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数量超过1亿个。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爱课程”和“学堂在线”入选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联盟,首批已上线500余门英文版课程。
(二)“互联网+医疗健康”提质增效
国家、省、地市、县四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授权使用和互认共享加快推进。截至2020年底,全国与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的地市/县区平台已达333个,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达到7053家。全国19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58个地级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浙江省通过电子健康卡和电子社保卡融合成“一卡通”,患者到医院就诊环节明显减少。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建成运行,医保电子凭证全面应用,截至2020年底,医保电子凭证用户量达到3.76亿,累计支付7218.4万笔。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广泛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0多个医保统筹区、29317家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实现跨省异地就医自主备案和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为基层中医馆提供辩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中医电子病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服务,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累计接诊病人1300万人次,填写中医电子病历近100万份,辩证论治开方87万多张,查询知识库103万多次。“互联网+”防疫科普、在线咨询、远程会诊、药品配送等健康服务新业态快速普及。
(三)智慧交通让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显著提升,公路建筑信息模型广泛应用,智能养护系统加速推广,50%的国省干线公路重点路段、特大桥梁、特长隧道运行状况实现动态监测。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道达到6.6万条,客车ETC使用率超过70%,货车ETC使用率超过56%。互联网出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国已实现303个地级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手机移动支付应用扩展到80个地级以上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大力推动智慧地铁服务,服务人口规模超过3.9亿,全国日均客运量超过4500万人次。11个省份、800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开展道路客运电子客票试点应用,累计生成电子客票超1500万张。中国航信推出的“航信通”产品提供全流程“无纸化”便捷通关服务,已在国内200多家机场完成全通道部署,累计服务旅客近5亿人次,为旅客出行平均节约7分钟等候时间。“掌上出行”、交通旅游大数据、智慧服务区、定制客运、定制公交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公众出行更加便捷。网约车迈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接入超过200家网约车平台,日均订单量达到2100万单。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占道施工、交通管制、事故多发点段等交通安全信息导航提示服务,保障群众出行安全顺畅。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为1.12亿辆汽车建立健康档案,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43%,累计采集4.9亿辆次汽车维修记录。智慧化物流有效提升流通效率,网络货运企业整合货运车辆115万余辆,累计上传运单2000万单,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实现全国联网管理,累计上传运单45.4万单。智慧港口建设持续深入,已建成上海洋山、青岛前湾等9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我国完成13个智慧港口示范工程建设,基本形成“货运一单制、信息一网通”的港口物流运作体系。中日韩三国19个主要港口间实现集装箱船舶和集装箱动态信息交换。国际集装箱运输全部实现EDI电子单证交换,并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体系。
(四)数字文旅服务创新发展
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加速推进。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和数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国家数字图书馆实名注册用户超过1860万人。公共文化云建设蓬勃开展,国家公共文化云已对接地方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数字化平台49个,发布数字资源12.9万条,个人注册用户达17.5万人,访问量2.5亿人次。数字文化服务新业态蓬勃兴起。人民网开设“50场精美展览线上看”,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在线剧场”,2020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线上免费播出剧目22台,参与互动人次突破11.7亿次。智慧文旅宣传模式加速创新。驻外文旅机构以“云游中国”为主题开展“云演出”、在线教学、社交互动等2300余项活动,海外浏览量达8875万次。智慧广电建设加速向纵深发展。高品质视听内容供给能力大幅增强,全国已有高清频道750个、4K超高清频道6个,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VR视频、云游戏等高新视频新业态加速孵化落地,高新视频创新链产业链不断完善。有线电视网络IP化、云化升级改造全面推进,“云、网、端”资源要素逐步整合协同,截至2020年11月,全国有线电视用户2.3亿户,数字电视用户1.98亿户,双向网络覆盖用户1.7亿户。5G广播电视技术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卫星直播服务向高清化、融合化迈进。
(五)数字社保就业服务深化拓展
社会保障卡发放提前完成预期目标,电子社保卡实现规模推广。2020年,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任务。电子社保卡累计签发3.6亿张,累计提供服务约80亿人次。线上招聘有效助力稳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组织线上特色专场招聘、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开通“就业在线”平台,累计发布岗位373万,访问量3126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稳定运行,已开通28项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15亿人次。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累计开通47项全国性服务和306项地方特色服务,累计访问量超过6.4亿人次。以“职业技能提升”为主题举办全国咨询日,全国12333热线接听总量超过1亿人次,综合接通率达到80%以上。依托电子社保卡开展职业技能电子培训券试点工作,发券量达到52.97万张。
(六)数字服务包容性加快提升
数字技术应用加快推动适老化改造优化,移动端APP、小程序中大按钮、大字版、语音版模块以及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陆续推出。客运场站加快推广设置无健康码通道,主要网约车平台增设“一键叫车”功能,老年人出行更加便利。社会特殊群体数字服务效能稳步提高。全国残疾人大数据平台已汇聚3770多万残疾人基础信息,实现残疾人证件办理、家庭无障碍改造、补贴发放等多项业务“一网通办”。线上培训助力农民数字素养持续提升。2020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向贫困地区提供农林类、牧渔类、农村行政管理类等2000余门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类微课程。信息进村入户深入推进,连续5年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累计受众超过1亿人次。民族语文信息化软件研发稳步推进,语料库建设不断完善,新增语音标注数据329万条、播音级录音语料5万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