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会不会构成合同诈骗呢?
2020-08-24

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会不会构成合同诈骗呢?

合同诈骗事件可谓层出不穷,不管是大企业、大明星,还是普通民众,都可能会遇到合同诈骗。比如,近日宣判的“伪造易烊千玺代言合同诈骗案”,七月份发生的“私刻老干妈公章诈骗腾讯网络游戏礼包案”等等。

 合同诈骗.jpg

在法律上来讲,有五种合同诈骗的典型: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接受对方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逸的;

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财物的。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犯罪往往与合同纠纷交织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容易混淆。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要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明确目的。

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案情较复杂,犯罪与经济纠纷相互交织在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易区分。认定经济犯罪,必须严格依照刑法规定的犯罪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要件,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尤其要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债务纠纷的界限。

 

如果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会不会构成合同诈骗?

一般来说,企业无力偿还借款,若是因为自身资金不足,客观上不具有还债的能力,而并非是主观上恶意不还债,并且一开始在借款的过程中,企业借款没有骗取对方的财物,就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也就不能进一步认定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企业的借贷方式属于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属于民法范畴当中的合同关系,借贷人欠钱不还是违反合同义务,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和违约责任,一般属于合同纠纷。企业因资金困难未能还款,如无其他特殊情况,属于无力偿还,不涉嫌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

判定是否为合同诈骗不止涉及到金额,更要关注其情节,当合同诈骗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有严重情节的时候,可能会涉嫌构成合同诈骗罪。这个时候,合同诈骗行为就已经上升为犯罪,对于行为人而言需要承担更重的法律责任。


民法典对于合同诈骗有怎样的规定呢?

诈骗(合同诈骗)犯罪中所涉的合同效力,《合同法》框架下有是否因“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之争,而《民法典》框架下,有是否因“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之争。而《合同法》、《民法典》框架下,均涉及是否因“欺诈”而可撤销之争等。

在《合同法》框架下,第52条所述“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而无效,应认定为“双方均具有非法目的”;在《民法典》框架下,第146条所述“虚假意思表示”而无效,应认定为“双方通谋”。即在诈骗或合同诈骗刑事犯罪下直接涉及的合同,如果是诈骗实施人单方行为,一般不会影响合同的效力;如果是双方恶意或存在通谋行为,则会认定合同无效。

(附:民法典第146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热文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