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年均上亿元的商账往来,是稀松平常的事。如何管理好这些资金?如何确保每一笔资金债权关系明确?这成为了考验供应链金融平台风控水准的重要指标。而自古已有的契约,如今的合同,几乎是所有风控的必经环节之一。到了处处“互联网+”的今天,时代演化出的合同新形式——电子合同已悄然登场。然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如何利用电子合同做好风控?
供应链金融是啥?
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供应链金融,但却不了解它的模式。在说清楚供应链金融和电子合同的关系之前,还是有必要对其稍作了解。
关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义,以霍夫曼在2005年提出的定义为代表。霍夫曼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理解为供应链中包括外部组织服务者在内的两个以上的组织,通过计划、执行和控制金融资源在组织间的流动,以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途径。
而具体到国内,对供应链金融定义的普遍观点为: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企业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转让登记、第三方监管等专业手段封闭资金流或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在互联网金融诞生前,这项金融服务主要由银行提供,然而,由于这一模式对核心企业、银行的依赖非常大,从而导致中小微企业信用的直接授信较为困难。
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化的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首先,互联网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所掌握的交易、物流、资金流数据,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企业可以快速实现对保理客户的信用评估、筛选和营销,以及应收账款的甄别和确认,形成有针对性的细分市场产品,解决现场尽职调查等传统风险管理手段的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
其次,基于互联网新技术,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营造出的新型金融生态,使资产的流转与资金的匹配更加顺畅和贴合,从而提供了更广阔的融资渠道。
供应链金融与电子合同的结合
供应链金融平台的出现,导致大量针对企业融资的金融服务也迁至线上。于是,线下签署合同的方式,开始与线上服务产生“异体排斥”。不少业内某大型企业都反应,业务增长快了,但签合同还是慢了,用户体验还是差了。很多企业表示希望实现数字化签约。当供应链金融平台开始用电子合同处理债权转让、信用风险担保等事宜,一些错综复杂的债权关系开始得到缓解,变得平和。有人表示,当“萝卜章”、合同篡改等大型事故的高危警报被电子合同解除后,他们公司的合同管理效率大大提升了。
事实上,作为法律科技(Lawtech)的一项典型应用,电子合同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区块链技术等互联网新技术发挥的作用类似:
帮助供应链金融平台为核心企业、供应商提供基于生态链的商业保理综合业务系统,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的优势,提供项目立项、尽职调查、业务审批、保理协议/合同签约、账款登记及转让、贸易融资(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账款清算等保理业务全过程的应用服务,助力保理企业构建及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从而更为有效地提高其获客、展业、风险识别与控制的能力,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进而形成完整的供应链金融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