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劳动关系管理如何避免踩雷?
2021-04-22

招聘、录用、签订劳动合同……看似自然顺畅的签约流程,你知道背后却暗藏着许多“雷区”吗?

134.jpeg 

在企业风险地图中,用工不规范,无社会保险、劳动和劳务关系不分等都是企业潜在劳动用工风险。劳务费结算纠纷占比达22%,其次是社会保险纠纷。对这些风险不够重视时常会导致许多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发生,从而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和困扰。

如何有效、合理、合法的防范和应对用工管理的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为应对用工风险,企业需对当今社会用工体系有所了解。⽤⼯体系包括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劳务用工、共享用工、外包五大类,在理解这一体系时,需理解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业务外包、共享用工、灵活用工及业务外包的区别。

2008-2015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当时国企改革,社保体系逐步建设,当时企业大多采取、派遣模式无固定期劳动关系。2016-2018年,这一时期已是金税三期、社保入税、社保福利体系改革,税制改革带来的中小企业合规服务需求。

近三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加之新个税改革,突出了新业态下的组织与产业发展矛盾,迫使企业进行变革,依托技术手段,从根本上重塑未来企业架构。全球迅速成长的“灵工风潮”成为解决企业用人难、人员短缺的新工具。

当前,西贝、盒马、滴滴等企业纷纷开启灵活用工模式。以饿了么、滴滴出行、美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将传统意义上由企业内部员工承担的工作,通过互联网以自由自愿的形式转交给企业外部的大众群体来完成。这种共享经济下的众包模式,实现了动态及时、精准高效的供需对接,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经营模式。灵活用工一直是企业用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诉求,但现实中却不得不面对不同层次立法的限制。

在多种用工形式中,企业用工管理的陷阱分布在用工管理的入职、在职、离职各个阶段,从劳动合同管理、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管理、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劳动安全卫生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建设、特殊岗位应用特殊工时制到灵活用工的管理中,处处存在着合规与实操的风险应对。

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如对于非全日制用工,可以签订书面协议,严格工作时间;依法缴纳工伤保险;加强用工管理等。对于借调借用用工,可以完善劳动合同;完善三方协议等。

要想避免劳动关系管理踩雷,首要的还是规范好劳动合同签署等问题。民法典颁布实施以来,用工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便于人力资源行业工作开展,许多用人单位引用电子合同,严格把控用工的每道环节,既能防止合同不签、代签、漏签等风险,也能通过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合同内容篡改、泄露等。电子合同现已成为人力资源行业必备的在线办公工具。


热文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