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司法行政审批采用电子印章 提升司法文件签署效率
2022-12-13

  当前,多地司法部门在司法行政审批方面,力推电子印章,压缩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市司法局:应用电子印章,减少行政审批时限

  2022年11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深入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提出:推行系列便民利民举措,通过减少证明、实行告知承诺、应用电子印章等措施,目前市司法局审批时间压减80%以上,区司法局审查时间压减90%以上。

  据了解,北京市司法局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26项,行政审批系统已实现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等全部事项的100%全程网办,申请人无需再提交纸质材料。通过功能模块整合再造审批流程,申请人可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实时获取加盖电子签章的许可文书、查阅相关行政审批电子档案。

  黑龙江省司法厅:推进电子印章在全省司法行政应用

  2021年11月17日, 黑龙江省司法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司法厅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推广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根据业务需求制发电子公章、政务服务专用电子印章、审批专用印章等,12月底前完成。

  黑龙江省司法厅积极推进电子印章在全省司法行政系统落地应用。目前全省四级司法行政机构共制作电子印章1500枚,为电子印章跨地区使用提供支撑保障。省司法厅还创新电子印章跨部门应用,推进与法院联网审批,探索在司法鉴定、公证、律师等领域中应用电子印章。

  全国已有91%的三级法院全面推广应用电子签章

  除了政策上,司法厅力推电子印章外,据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调查研究显示,2021年,全国已有91%的三级法院全面推广应用电子签章。2022年1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能够确认其收悉的电子方式送达诉讼文书。

  通过电子签章应用实现法律文书网上签署、电子送达逐步成为各地法院数字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移动法院、互联网法院网上办案的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过去,各种基层法院遍布各地,离法院有很长的路要走。庭审结束后,只能派专人将大量文件送交法院机关手动盖章,然后带回法院,然后通知当事人领取。

  现在,无论是现场办案还是网上办案,在法庭结案后,法官可以登录内部业务系统,提交准备好的判决文件,发起电子签署步骤,从审核、法院盖章到回传、发给当事人只需几分钟。

  1.传票,行政办公文件电子签,网上高效审核,自动盖章发放

  需要法院单方盖章的文件,如通知、请示函、传票、公告等文件,签字量大,使用频率高。

  过去,法院内部拟定文件,报上级审查签字,然后交由法院盖章。最后,根据需要分发纸质文件,发送给内部人员或案件当事人。人力准备工作量大,签字效率低。

  目前,通过与内部办公系统和审判系统的集成,法院可以提供电子模板、身份验证和电子签章。此类单签文件直接在现有管理软件中启动签名申请,负责人可以在线认证身份、电子签名审批和系统自动盖章生成PDF文件格式,按需打印,下载。

  2.庭审笔录文件电子签,当庭在线生成笔录,多人在线签名盖章,自动存档

  作为法院裁决的重要依据,庭审记录文件不仅需要双方签字或盖章,还需要证人、法庭法官和书记员的签字才能生效。必须在法庭上签字,并扫描上传到法庭业务系统进行归档。

  过去,庭审记录由工作人员打印后,签字人逐一阅读确定记录内容,无误后签字,按手印或盖章,最后由工作人员带到法院扫描上传业务系统存档。不仅现场阅读时间长,而且后期扫描上传,纸质文件存储压力大。

  现在,庭审结束后,相关负责人在线同步生成笔录,提交审判系统,填写签字人信息,发起电子签署,案件当事人、证人、审判长、书记员可根据法院电子产品或手机查阅签字信息,现场同步浏览记录内容,通过电子签名和盖章确定身份。签字后的记录将自动发送回业务系统进行归档,无需手动整理,全面提高了庭审和材料整理的效率。


热文推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