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国务院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数字经济做出了体系化设计以及整体化布局。其中,“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作为《规划》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彰显了我国对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决心。
随着这波数字化与信息化浪潮的发展,顺应趋势、主动转型,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手段来优化经营管理、业务办理,是企业首当其冲的要务。为什么电子合同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取代传统纸质合同成为企业主要订立合同的方式以及信息化转型利器?
一、数字经济浪潮中的转型必备良品
常见的电子合同类型主要分为电子商务合同和转化为数据电文形式的传统合同两种。
电子商务合同是在电子商务交易形式出现后才发展起来的一种买卖合同的特殊缔约方式。电子商务双方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缔结电子合同进行交易,合同条款多为格式条款,与一般的买卖合同存在诸多差异。相较于传统合同通过“要约邀请-要约-承诺”的方式确定合同的成立,电商的运营模式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进入商家页面,浏览商品,将选中的商品放入购物车,然后进入结账页面进行付款。
而转化为数据电文形式的传统合同这种电子合同类型是将传统的纸质合同文本转化为数据电文形式。与传统纸质合同相比较,本质上并未发生变化。
近两年,“互联网+”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从而促使其他传统的行业也在数字化的浪潮中努力实现转型。电子合同作为线上交易的重要载体,目前正逐步取代纸质合同。合同签署双方可选择通过电子签名的方式进行签署,亦可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订立电子合同。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应用设施,电子合同具有提高合同及文件签署效率、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的应用价值。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电子合同当作合同签署的主要形式。
二、多管齐下,电子合同需求被进一步激发
企业无纸化、线上化办公以及司法互联网化的浪潮推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底层技术渐趋成熟的驱动,使得我国电子合同需求被彻底激发,市场迎来井喷式发展。
《电子签名法》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自2005年《电子签名法》实施以来,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印章就得到了法律层面的认证。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电子签名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逐步完善,为电子合同的规范化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近年来,由于电子合同在各个行业领域受到频繁关注与认可,各级国家机关、地方政府不断释放利好信号。政策的密集出台,从另一方面显示了国家对于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印章技术的肯定和认可,显示了国家大力发展电子合同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决心。
技术是支撑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印章得以落地应用的必要条件,可以为电子合同的应用的便捷性和数据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比如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签名的融合,利用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有效防篡改”等特性,可以为电子合同的签署建立一个可信度多方认证环境,推动有效全流程存证的实现,有效地保障电子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让电子合同的签署和管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更安全、可靠。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未来每一个企业的必经之路,而电子合同将是这条路上最关键的铺路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