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署了电子合同,后期却不幸发生了纠纷,法院会怎样进行判定?
要知道,无论你签的是纸质合同还是电子合同,一旦纠纷发生,司法机构首先要认定的就是合同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两者的区别在于,纸质合同是“白纸黑字”加盖印章,而电子合同采用的是电子化手段,在合同签订流程、存储介质、签名方式等方面都与纸质合同有着巨大的差异。
那么,法院怎么认定电子合同及签名的真实性?
1.平台审查首当其冲
法院判别电子合同是否真实有效,第三方平台的审查首当其冲。国家商务部发布的《电子合同在线订立流程规范》要求,采用第三方电子合同签署平台才能保证电子合同签署过程中的公平性及其结果的有效性。
如今,电子签市场品牌众多。技术层面上来说,签署平台大多是基于APP或小程序进行操作。法院在审查过程中,会同时审查签署平台的民事主体资格以及签署电子合同时使用的软件。具体来说,只有签署平台使用的APP软件名称或小程序的开发具备计算机软件着作权登记证书或专属使用的证明,才能被认定其可靠性。
2.逐一审查签署过程
签署传统的纸质合同,需要签署双方确认并手写签名,因此法院判定时主要通过核定合同文本中的条款来还原双方最初的签署意愿。这显然是不适用于电子合同的。因为电子合同的签署基本都在线上完成,签署双方没有见面的硬性要求,因此法院对电子合同签署过程的审查必然更为严格。
法院会在这一步对签署双方和第三方平台进行审核。针对第三方平台,法院会利用技术对电子合同签署详细流程进行逐步还原,并要求第三方平台详细阐述平台运行逻辑。针对签署双方,法院会确认合同签署是否为本人操作,是否自愿上传认证信息(姓名、电话、公民身份号码等),以此判断电子合同的真实有效性。
3.综合判定整体技术
由于电子合同依赖的是互联网技术,其不稳定性决定了电子合同存在较大的被篡改风险。为了确保电子合同在生成、存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采用区块链、时间戳等技术手段,对电子数据进行加密上链存储,并进行合同验签以及联合第三方存证机构共同存证。
电子合同的真实性需要在其生成、存储、传递电子数据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存证机构出具的公证书及鉴定报告核定合同是否真实有效。
电子合同是基于网络服务平台通过应用程序进行线上申请、线上审批生成并签订的新型合同,因其便捷性、快捷性备受推崇,但相对的,由此引发的电子合同纠纷也大量出现。
因此,法院怎么认定电子合同的真实性(同一性)、可靠性、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是审理该类合同纠纷的关键点,亦是就国家颁布电子签名法后电子签名在电子合同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向公众予以充分释明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