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数据的应用,人工智能逐渐走入千家万户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随之而来的安全漏洞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些甚至已经显现。针对人工智能的网络攻击带来的损失,有可能迅速传导给消费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完善现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并利用大数据等创新方式予以制衡,成为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市场广阔
随着技术的逐渐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到工业、生活等诸多领域,无人驾驶就是其中的一大热点。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除了工厂,保安、管家、餐饮服务,乃至于大人、小孩的看护服务,也都逐渐开始采用机器人。
某研究机构数据显示,随着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媒体、广告、零售、金融和保健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4.2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50.5亿美元。预计2018年,全世界将有60亿台设备用上人工智能技术,这些设备包括互联网家电、汽车和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产品。
传统方法无法有效防御
有业内人士谈到,当工厂、保安、家政、餐饮服务乃至老人和小孩的看护等都大量使用机器人时,其控制系统一旦被网络攻击,工厂的废品率会大幅升高,小孩、老人的安全会受到威胁。近年来国际上网络攻防对抗和冲突逐步升级,跨境网络攻击活动日趋频繁,给我国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一方面,针对工业控制系统和重要信息系统的高级持续威胁等网络攻击正愈演愈烈,应用软件、供应链、智能联网设备等的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另一方面,我国网络核心设备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相对薄弱,难以应对高级别网络安全威胁。
更重要的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网络融合等战略实施,网络安全的威胁也进入国计民生的领域。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收集处理大量用户个人数据、生产运行数据、政务数据等重要数据,面临着很大的安全挑战。信息窃取、数据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网络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保护形势日趋严峻。
互联网从业者普遍表示,传统应对网络安全方法的核心是对网络划分边界,只要守住边界便可以保障网络安全。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企业内网大数据系统,直接遥控消费者的使用终端,如此边界不复存在,传统方法已经无法有效防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攻击。
安全是前提和保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中国互联网协会创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表示,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所以如何使互联网更加可信赖,尤为关键,解决这个问题要加强监管,并在技术上开发新办法。
在工信部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副主任曹建华看来,利用大数据等创新方式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曹建华表示,可推动云安全在标准制定、规划建设和服务国家以及民生工程方面开展一些产业建设和应用。并进一步深化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网络基础设施是各类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基础,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各相关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网络安全设施的重要性。
此外有专家认为,企业在用户信息收集、传输、存储、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要把好关,防止数据的滥用。同时也要做好数据安全防护工作,防止因非数据源访问、网络攻击等事件窃取数据,确保重要信息和重要敏感数据的安全。同时持续加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